![]() 文告 |
教宗方濟各2016年四旬期文告 |
“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”(瑪9:13) 在禧年進程中,實踐慈悲善工 1. 瑪利亞──教會的圖像;教會因為接受福音而傳播福音 在慈悲特殊禧年詔書中,我懇請大家「更熱心善度這禧年的四旬期,使成為慶祝和經驗天主慈悲的特殊卓越時刻」(《慈悲面容》17)。我請求大家用心地聆聽天主圣言,也鼓勵大家“奉獻廿四小時給天主”,藉此強調在祈禱中聆聽天主圣言的重要,特別是他的先知之言。天主的慈悲是要向世界宣告的,但每一位基督徒卻首先被召叫去體驗天主的慈悲。為此,在四旬期,我將派遣慈悲傳教士,作為天主親近和寬恕所有人的具體標記。 圣母瑪利亞從總領天使加俾額爾領受了喜訊后,在她的謝主曲,以預言的方式,歌頌天主的仁慈,因為天主以仁慈揀選了她。這位曾與若瑟訂了婚的納匝肋童貞女,因圣神受孕生子,就成為教會的圖像,因為教會傳播福音,是因為她不斷由圣神接受福音;這圣神使圣母童貞懷孕。在先知的傳統中,甚至從語源學來說,“慈悲”正是與“母胎”(rahamim)緊密相關,也與婚姻和家庭關系中所表現的慷慨大方、信實忠心及慈悲為懷(hesed)有密切關系。 2. 天主與人類所立的盟約:一部慈悲史 天主與以色列子民的盟約歷史,啟示了上主慈悲的奧秘。天主顯示自己是永遠富于慈愛,永遠愿意以無與倫比的溫柔及憐憫,對待他的子民,尤其在可悲的時刻:以色列因不忠而破壞了這盟約;這便必須在公義和真理中再確認。這是一個真實的愛情故事,當中,天主扮演那遭背叛的父親和丈夫,以色列則是不忠信的孩子和配偶。這些都是家庭的圖像,正如在歐瑟亞先知書中所描述的(參歐1-2),為表達出天主是多么希望與他的子民密切地結合為一。 這愛情故事在降生成人的天主子身上達到巔峰。天父在基督內傾注了無窮無盡的慈悲,甚至使他的圣子成為“化身成人的慈悲”(《慈悲面容》8)。降生成人的納匝肋耶穌,是真正的以色列之子;他體現了申6:4-5所要求的完美聆聽:“以色列!你要聽:上主我們的天主,是唯一的上主。你當全心、全靈、全力,愛上主你的天主”(申6:4-5);這是對每一個猶太人所要求的;即使今日這段經文仍是天主與以色列盟約的核心。身為天主子的耶穌,是新郎,盡其所能要贏得他凈配的愛;他對這位凈配的愛是無條件的,并在永恒的婚筵上彰顯出來。 宗徒最初宣講(apostolic kerygma)的核心、基礎及重點,就是“天主的慈悲”,也就是“天主借著死而復活的耶穌基督所彰顯的,那施以救贖的愛情”(《福音的喜樂》36)。這宗徒的最初宣講,“我們必須以不同的渠道,一次又一次地聆聽,并設法以不同方式,通過全盤的教理講授,在每個層面和時刻,宣告出來”(《福音的喜樂》164)。慈悲“表達了天主如何向罪人伸出援手,給他新的機會去再次看清楚自己(省察)、悔改,以及相信”(《慈悲面容》21);這樣,重建了人與天主的關系。天主就是要借著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接近罪人;無論人遠離天主多遠。天主這樣做,是希望能軟化他凈配的心硬。 3. 慈悲善工 天主的慈悲能轉變人心,使人因經驗到信實的愛而變得滿懷慈悲。這是歷久彌新的奇跡:天主的慈悲在我們的生命中散發光芒,啟發每個人去愛自己的近人,并投身于教會傳統稱為神哀矜和形哀矜的慈悲善工。這些慈悲善工提醒我們,我們的信仰就在每天幫助近人的具體行動中,表達出來:給饑餓者食物,探訪孤寡病弱及囚友、安慰憂苦及教導愚蒙,而我們將來就是要在這些事上受審判。因此“我熱切渴望,基督子民能在這禧年,思索慈悲的神形哀矜善工。讓我們深入福音的核心;在這里窮人尤其體驗到天主的慈悲”(《慈悲面容》15)。因為在窮人當中,“基督的身體,有形可見于受酷刑、受壓迫、受鞭笞、忍饑受餓、流離失所者身上……,等待著我們的肯定、撫慰、關懷”(《慈悲面容》15)。無罪羔羊的受苦,竟隨著時間而延伸,這是史無前例及難以置信的奧秘。在這燃燒著無償之愛的荊棘面前,我們要像梅瑟一樣脫下鞋子(參看出3:5),尤其那些窮人正是為信仰而受苦的主內弟兄姊妹。 在猛如死亡的愛光照之下(參看雅歌8:6),真正的可憐人是那些不愿視自己為窮人的人。他們自認為富有,實際上卻是窮人中最貧窮的人。因為他們是罪惡的奴隸,不把財富和權力用于服侍天主及他人,反而壓抑了內心最深處的感覺;他們只不過是貧窮的乞丐。他們的權力和財富越多,他們的盲點和自欺也越多,甚至對在門口乞討的拉匝祿都視而不見(參看路16:20-21)。窮人拉匝祿是基督的圖像;基督藉這窮人懇求我們悔改。拉匝祿代表了天主所給予我們悔改的機會,但我們或許根本沒有看見。這樣的盲目往往伴隨著一種傲慢的錯覺,誤以為自己無所不能;這也反映于魔鬼詭詐的話:“你會像天主一樣”(創3:5);這正是一切罪惡之根源。這錯覺同樣能以社會和政治形式出現,例如廿世紀的極權制度,以及現代的“壟斷”思想和科技思維等,把天主視為無關緊要,并把人類淪為可供利用的原材料。這錯覺也見于建基“金錢崇拜”的虛假發展模式所鏈接的罪惡結構:較富裕的個人及社會對窮人的命運漠不關心,且關上大門,甚至拒絕看窮人一眼。 對所有人而言,這慈悲特殊禧年的四旬期是一個良機,借著聆聽天主圣言及實踐慈悲善工,好能擺脫生命的失落感。借著形哀矜,我們在那些需要食物、需要衣服、需要居所、需要探望的弟兄姊妹身上,觸摸到基督;我們實踐神哀矜:解人疑惑、教導愚蒙、赦人侮辱、勸人悔改和為生者死者祈禱,我們直接觸及我們自己有罪之身。神哀矜與形哀矜絕對不能分開。其實,正是在受苦者身上,觸摸到被釘十字架的耶穌,使罪人蒙恩,能意識到自己也是窮人和貧乏者。遵循這途徑,圣母謝主曲中所說的那些“心高氣傲”、“有權勢”、“富有”的人,雖然不堪當,也會得到被釘十字架,并為他們死而復活的基督所擁抱和所愛。人誤以為能從知識、權力和財富等偶像中,獲得滿足,但其實,唯有在基督的愛中,人才能滿足他對無窮幸福及愛的渴望。然而,墮入永遠孤獨的深淵:地獄的危險,經常存在;這是由于內心越來越封閉,拒絕接納在窮人身上的基督,以致那些富有、心高氣傲、有權勢的人,最后會自定其罪。所以,亞巴郎令人深省的話,在此重新對他們及對我們說:“他們自有梅瑟及先知,聽從他們好了”(路16:29)。這樣積極地聆聽圣言,是最好的方式,去準備慶祝復活的新郎的最終勝利;他戰勝罪惡及死亡;他渴望潔凈那期待他來臨的新娘。 我們千萬不要錯過今年四旬期悔改的良機!讓我們借著童貞圣母瑪利亞慈母的轉禱,祈求天主;圣母遇到天主把他偉大的慈悲,無條件地賜給她時,圣母首先承認了自己的卑微(參看路1:48),又自稱為“上主卑微的婢女”。(參看路1:38) 2015年10月4日 圣方濟各·亞西西瞻禮 梵蒂岡 (臺灣明愛會恭譯;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修訂) |
|
天主教溫州教區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|
1、投稿:本網歡迎網絡和傳真等各類方式投稿,但請勿一稿多投。 2、版權:凡本網注明"來源:堂區報刊或天主教溫州教區網"的所有內容,版權均屬于天主教溫州教區網所有。歡迎轉載,但請注明出處。 3、文責:歡迎各地教區、堂區、團體或個人提供當地新聞及其他稿件,天主教溫州教區網一旦刊登,版權雖屬天主教溫州教區網,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網觀點,文責一律由投稿者(教區、堂區、團體、個人)自負。 4、轉載:凡本網注明"來源:XXX(非堂區報刊或天主教溫州教區網)"的內容,為本網網友推薦而轉載自其他媒體。轉載內容并不代表本網觀點,轉載的目的只在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