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教理 |
亞歷山大里的奧力振 II: 教義 (2007年5月2日) |
教宗本篤十六世 周三公開接見活動中講解的教理 圣伯多祿廣場 2007 年 5 月 2 日 II: 各位親愛的兄弟姊妹, 去周三的教理講授,我們介紹了第二至三世紀,生活于亞力山大里的圣經大師奧力振 (Origene Alessandrino)這偉大人物。在那次講解中,我們談及這位圣經大師的生平和著 述,并介紹了由他發起的圣經「三重式閱讀」法,這方法也是他全部作品的思想核心 催生本原。有關奧力振教義中,兩個被視為最重要和永遠合時的課題,我特別留待今 日向大家講解:我會跟大家講他在祈禱和教會這兩方面的教導。 實際上奧力振 — 即《論祈禱 La preghiera》這部永遠不會過時的重要著作的作者 — 在 他的釋經和神學著述中,恒常地交織著與祈禱有關的經驗和提議??v使他著述中的神 學思想是如此豐富,他的論述卻從來都不會純粹學院式,而是永遠以祈禱,及與天主 接觸的經驗為基礎。事實上,在他看來,為了理解圣經,一定要跟基督和祈禱建立親 密的關系,多過作案頭上的研究。他深信愛是認識天主的最佳途徑,他深信一個人除 非愛上基督,不能擁有「對基督的真正認識」:scientia Christi。在《致額我略書 Lettera a Gregorio》這書函中,奧力振這樣叮矚額我略說:「你要專心致意于圣經的 『誦讀』:lectio,并要持之以恒。在『誦讀』時,要懷著相信天主及取悅祂的意向。 若在『誦讀』過程中發現自己站在一扇關著的門前,你只要敲門,看守者便會給你開 門,就這位看守者耶穌曾說過:「那看守者會開門給他」。你就以這方法作『神圣誦2 讀』:lectio divina ,懷著忠誠和在天主內堅定的信心,找出隱藏于圣經內的豐富含 義。然而,你不應只滿足于敲和找,為了理解天主的事情,你絕對需要『祈禱』: l’oratio。因為救主為了鼓勵我們祈禱,祂不單只對我們說:『你們找,必要找著』, 及『你們敲,必要給你們開』,祂還說:『你們求,必要給你們』」(4)。讀罷這些文 字,立即影入眼簾的,是奧力振在『神圣誦讀』的歷史中,所擔當的濫觴者角色。米 蘭主教安博 — 從奧力振的作品中學習閱讀圣經 — 之后把這『神圣誦讀』帶進西方, 再經奧思定,將這方法傳給后來的隱修傳統。 正如我們在上面剛說過的,根據奧力振,對天主的認識的最高層次來自愛。其實對人 又何嘗不然:只有當有愛存在,彼此為對方開啟自己的心扉,一個人才算真正的深入 認識另一個人。奧力振以希伯來文「認識」這動詞有時所指的意思為依據,來證明這 一點,例如當用這動詞來表達人類的愛情行為:「亞當認識了自己的妻子厄娃,厄娃 懷了孕」 (創 4:1)。由此看到,在愛中的結合會產生最真實的認識。就如男女「二人成 為一體」,天主和相信祂的信友也成為「寓居于同一靈魂內的兩位」。就這樣,透過 這型式,奧力振的祈禱進入神修的最高境界,一如他的《雅歌的講道 Omelie sul Cantico dei Cantici》所證明的。以下是其中第一篇《講道》的一段,在這篇講道中, 奧力振承認:「很多時 — 天主是我這事的見證人 — 我感受到這位凈配正以最高的程 度向我靠近;然后祂突然自行離去,我再找不到我要尋找的。于是我重新燃起對祂的 到來的渴想,有時祂會回來,當祂向我顯現,當我以雙手緊執著祂時,祂仍然再一次 從我身邊逃脫,一旦祂消失了,我又再開始尋找祂……」(1,7)。 這一刻讓我想起我可敬的前任,他以真正見證人的身份,在《新千年的開始 Novo millennio ineunte》中所寫的,他在這書函中向信友顯示「祈禱如何可以發展到,成為 真正的愛的交談,直至人讓自己整個被天主的愛占有,因圣神的觸動而歡躍,滿懷孺 慕之情,投奔到圣父心中…… 此處所指的」,若望保祿繼續寫道,「固然是一個完全 由恩寵支持的歷程,然而這歷程,也需要人在精神上熱切投入,同時也會體驗到痛苦 的凈化??墒沁@歷程最終會以不同的可能方式,引領人進入一種不可言喻的,精修者 所生活的,有如『婚盟結合』的喜樂」(33 號)。3 我們最后要談的,是奧力振關于教會,更準確的說 — 涉及教會內部 — 有關信友的普 通司祭職的教導。事實上,正如奧力振在他的《肋未紀的講道 Omelia sul Levitico》中 的第九篇所聲稱的,「這是個和我們所有人都有關的課題」(9,1)。在這同一篇講道 中,談到在亞郎兩個兒子死后,禁止亞郎「不可隨時進入」帳幔后的圣所 (肋 16:2) 這 事時,奧力振這樣勸導信友:「這事顯示出,人若缺乏應有的準備,隨時進入圣所, 不穿上祭獻時應穿著的圣長衣,不帶備法律規定的,適宜于獻給天主的祭品,將會死 去…… 這一翻話和我們所有人都有關系。因為這一翻話使我們知道,應該怎樣走近天 主的祭臺??赡苣愀静粫缘冒阍趦?,即整個天主的教會和信友組成的子民,都 領受了司祭職。當伯多祿論及信友時,請聽他怎樣說:『特選的種族』,他說,『王 家的司祭,圣潔的國民,屬于主的民族』。所以你看,你原來也擁有那司祭織,因 此,你要向天主奉獻祭祀……然而,為了使你堪當作這奉獻,有別于其它人所穿的一 般服飾,你需要擁有潔凈的服裝,你也需要那神圣的火」(《同上》)。 這樣,一方面是代表生活上的純潔和誠實的「束上腰帶」及「司祭的圣長衣」,另一 方面,則是代表信德和對圣經的認識的「常燃著的燈」。以上幾項成為執行普通司祭 職不可或缺的條件,因為這司祭職要求生活上的純潔和誠實,信德及對圣經的認識。 若普通司祭職需要這些條件,那么,明顯地可以見到,為執行公務司祭職,這些條件 更是絕不可缺。這些條件 — 不但涉及生活上的一切行為,尤其重要的,是涉及對圣言 的接受和研究 — 給基督徒的普通司祭職,制定了一個真正的「圣德的等級」。而在這 成圣歷程的頂端,奧力振放上殉道。仍然在《肋未紀的講道 Omelia sul Levitico》的第 九篇,奧力振指出,對那些執行司祭職的人,祭臺上「為獻全燔祭用的火」,即信德 及對圣經的認識,永不可熄滅。接著說:「然而我們每一個人各自擁有的」不只是 火,「還擁有全燔祭,正是各人的全燔祭點燃了祭臺,好使它永遠燃燒著。這樣,設 若我放棄我所擁有的一切,背起我的十字架跟隨基督,我在天主的祭臺上奉獻我的全 燔祭;又或因為有愛德,我交出我的身體,好讓它燃燒著,因而獲得殉道的光榮,我 在天主的祭壇上奉獻我的全燔」(9,9)。 只要我們將心目投向對智慧和真理,即投向對耶穌基督的默觀,這段尚待完成的成圣 歷程和「我們所有人都有關系」。有次談到納匝的耶穌的言論 — 當「會堂內眾人的眼 晴都注視著祂」(路 4:16-30) 這一段經文的時候 — 奧力振的話似乎是在對我們說:4 「今天也是一樣,若你們愿意,就在這會眾中,你們的眼晴也一樣可以注視著救主。 事實上,當你將內心最深處的目光投向對智慧,對真理及對天主的獨生子的默觀時, 你的眼晴將見到天主。那個圣經所見證的,眾人的眼晴都注視著祂的會眾,是多么幸 福??!你該多么渴望,你們這個會眾也可以作同樣的見證,所有人 — 已領洗的和未領 洗的,女人男人及兒童 — 的靈魂的眼晴,而不是肉體的眼晴,都看著耶穌!……主 啊,刻印在我們身上的,是你的面容的光輝,一切榮耀和權柄都屬于你直到永遠。亞 孟!」《路加福音的講道 Omelia sul Vangelo di Luca》(32,6) 。 |
|
天主教溫州教區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|
1、投稿:本網歡迎網絡和傳真等各類方式投稿,但請勿一稿多投。 2、版權:凡本網注明"來源:堂區報刊或天主教溫州教區網"的所有內容,版權均屬于天主教溫州教區網所有。歡迎轉載,但請注明出處。 3、文責:歡迎各地教區、堂區、團體或個人提供當地新聞及其他稿件,天主教溫州教區網一旦刊登,版權雖屬天主教溫州教區網,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網觀點,文責一律由投稿者(教區、堂區、團體、個人)自負。 4、轉載:凡本網注明"來源:XXX(非堂區報刊或天主教溫州教區網)"的內容,為本網網友推薦而轉載自其他媒體。轉載內容并不代表本網觀點,轉載的目的只在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