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教理 |
哲學家及殉道者的圣儒斯定 (2007年3月21 日) |
教宗本篤十六世 周三公開接見活動中講解的教理 圣伯多祿廣場 2007 年 3 月 21 日 哲學家及殉道者的圣儒斯定 各位親愛的兄弟姊妹, 我們以初生教會中的那些偉大人物,作為我們這一陣的教理講授的反省對像。今天我們要 講的是哲學家和殉道者的圣儒斯定(san Giustino filosofo e martire),第二世紀的護教教父 (Padri apologisti)中最重要的一位?!缸o教者」(?apologisti?)這詞指的,是那些古代基督徒 作家,他們就外教徒和希伯來人對這新宗教的嚴重指控,挺身而出為其辯護之外,還采用 適應當時的文化的言詞來傳播基督信仰的教義。所以,可以在這些護教者身上看到他們的 雙重性關注:一方面是實實在在的護教性,為初生的基督信仰辯護 (apologhía 這希臘字的 意思正是「辯護」),而同時也是宣揚性,「傳教性」,以當代人能領悟的詞匯和思想范 疇,來陳述這信仰的內容。 圣儒斯定約于 100 年左右,出生在圣地的撒馬黎雅(Samaria)的古舍根(l’antica Sichem);為 了尋找真理,他于不同的希臘哲學派系間徘徊了一段長時間。最后 — 如他自己在他的 《與提弗尼的對話 Dialogo con Trifone》這書前面那幾章所說的 — 有位神秘人物,一位他 在海灘遇見的可敬老人,先向他展示單靠自己的力量,人無法滿足自己對神的追尋,而使 他陷于恐慌中。繼而指示他古先知中,一些可以從他們那兒找到通向天主,和通向「真正 哲學」的道路的人物。辭別時,老者勸勉他要祈禱,以便光之門為他敞開。這記載隱藏著 儒斯定的人生的一段重要插曲:在一段漫長的尋找真理的哲學旅程的終點,他最后淀泊于 基督信仰中。他在羅馬創辦了一所學校,在那兒免費給他的學生教授這個被他視為真正哲 學的新宗教。事實上,在這新宗教內,他找到真理,也就是找到讓他正直地生活的藝術。2 為了這事他被告發,并在 165 年左右,于那位哲學家皇帝馬卡歐理奧 (Marco Aurelio) 在位 期間,被判斬首。儒斯定的其中一篇《護教文 Apologia》,正是寫給這位皇帝。 這些著述 — 兩篇《護教文 Apologie》及《與提弗尼的對話 Dialogo con Trifone》— 是他存 留下來的僅有作品。在這些作品中,儒斯定首先意圖描述的,是天主在耶穌基督,在「羅 葛思」— Logos —,即在永生之言,永恒的理性,創造者理性內,完成的創世和救世計 劃。每一個人,由于是個具理性的受造物,都是這「羅葛思」的參與者,他們身上各自帶 著一?!阜N子」,因而能捕捉到真理的一點微光。而這位「羅葛思」于舊約法律中,一如 在希臘哲學中一樣,有如在「真理的種子內」,以先知的形像,局部將自己顯示給希伯來 人。如今,儒斯定總結說,由于基督信仰是這位「羅葛思」,親自在歷史中將自己整個顯 示給人。因此,「所有一切美好的,不論之前是誰所說的,都歸屬我們基督徒所有」(《護 教文下篇 2 Apol.》 13,4) 。在這種理解下,儒斯定,縱然仍抗拒希臘哲學中存在的矛盾, 但在單只有基督宗教自稱是真理和具普世性這理性觀點的推動下,他決然地將所有哲學真 理指向「羅葛思」。若舊約有如一個影像指向它所代表的現實般指向基督,那么希臘哲學 同樣指向基督和福音,就跟局部傾向與整體結合一樣。他并且說,舊約和希臘哲學這兩個 現實,就有如兩條把人帶向基督,帶向「羅葛思」的路。就這樣,儒斯定解釋了為何希臘 哲學不可能與福音真理對立,所以基督徒可以懷著信心,有如從真正的美善那兒,從希臘 哲學汲取有用的思想。為此我可敬的前任,若望保祿二世,指稱儒斯定「盡管仍帶著小心 的辨別,他實在是達成與哲學思想確實相遇的先鋒」:因為儒斯定「在皈依后,縱然仍非 常重視希臘哲學,卻大力并清晰地宣報,他在基督信仰中找到『那唯一可靠和有益的哲 學』 (《與提弗尼的對話 Dial.》8,1) 」(《信仰與理性 Fides et ratio》 38)。 總括而言,儒斯定的形象和作品代表著古代教會,舍棄外教徒的宗教,而對哲學,對理性 所作的決定性選擇。事實上,面對外教徒的宗教,早期的基督徒極力反對作任何妥協,視 其為偶像崇拜,甚至不惜因此被指控為不敬神和無神論者。儒斯定正是其中的表表者,特 別在他的《護教文上篇 1 Apologia》,他對外教徒的宗教和這宗教的神話,作了極端嚴厲 的批評,被他視為是在走向真理的路上,將人引入歧途的邪惡路標。正是從他對外教徒的 宗教和這宗教的神話所作的批評,看到哲學正好相反,哲學代表一處讓外教主義,猶太主 義和基督信仰相遇的特別領域。就這樣,與儒斯定同時代的另一位護教者,撒德的主教梅 理敦(Melitone di Sardi),非常清楚地,將這新宗教定界為:「我們的哲學……」(引載自歐 瑟比奧,《教會史 Storia Eccl.》4,26,7)。3 事實上,外教徒的宗教并不跟隨「羅葛思」的道路,而是堅持相信神話,甚至不理會這些 神話已被希臘哲學確定為缺乏真理。因此,外教徒的宗教的沒落原是無可避免的事。這沒 落正好顯示出,當宗教脫離其自身的真理時,便有以下這必然的結果:宗教淪為一堆矯飾 的禮節,習俗和風尚。儒斯定與和他一起的其它護教者,正代表基督信仰選擇哲學家的天 主這明確立場,以對抗外教徒的宗教的假神祗。這是一個對「真理」本身的選擇,以對抗 那只不過是「習俗」的神話。儒斯定逝世后數十年,戴都良透過他那記于青史和永垂不朽 的句子,這樣定界基督徒的同一選擇:「我們的主基督肯定祂自己是真理,而非習俗 — Dominus noster Christus veritatem se, non consuetudinem, cognominavit」(《論貞女的頭巾 La velazione delle vergini 》1,1)。值得注意戴都良在這句子中,用來指外教徒的宗教的「習 俗 」— consuetudo —這詞,若以現代語言來翻譯,可以譯作「文化潮流」,「時代潮 流」。 對一個像我們今日所生活的年代,所有價值和宗教 — 甚至宗教交談 — 都擺脫不了相對主 義的影響的年代,這是不可忘記的一課。懷著這目標,謹以被哲學家儒斯定在海濱遇上 的,那位神秘老翁,最后所說的話送給你們 — 亦以此結束今次的教理講授 —「你尤其要 祈求光之門為你打開,因為若天主及祂的基督不讓人了解的話,沒有人能夠看得見和能夠 領悟」(《與提弗尼的對話 Dial.》 7,3) 。 |
|
天主教溫州教區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|
1、投稿:本網歡迎網絡和傳真等各類方式投稿,但請勿一稿多投。 2、版權:凡本網注明"來源:堂區報刊或天主教溫州教區網"的所有內容,版權均屬于天主教溫州教區網所有。歡迎轉載,但請注明出處。 3、文責:歡迎各地教區、堂區、團體或個人提供當地新聞及其他稿件,天主教溫州教區網一旦刊登,版權雖屬天主教溫州教區網,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網觀點,文責一律由投稿者(教區、堂區、團體、個人)自負。 4、轉載:凡本網注明"來源:XXX(非堂區報刊或天主教溫州教區網)"的內容,為本網網友推薦而轉載自其他媒體。轉載內容并不代表本網觀點,轉載的目的只在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