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文獻
《大公主義》法令
Decretum De oecumenismo
Unitatis Redintegratio (UR)
1 推進所有基督徒之間的重新合一,乃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主要目的之一。
由主基督所創立的教會是至一而且惟一的,可是有許多的基督徒集團,都向人推薦自
己是基督的真正遺產;他們都承認自己是主的門徒,但意見分歧,道途各異,一若基
督本身分裂了似的 (一)。此種分歧,確實而明顯的違反基督的旨意,令世人困惑,使
向萬民宣傳福音的神圣事業遭受損害。
萬世之主,原對我們罪人,明智而容忍的進行其恩寵的計劃,近來郤對彼此分
離的基督徒,更大量的開始灌輸愧悔之情與合一的渴望。世界各地有許多人受到了這
一恩寵的激動,在我們的分離弟兄們中間,因圣神的感化,也興起了一項逐日在擴大
的、重建所有基督徒合一的運動。這個合一運動,又稱為大公運動,參加的人都呼求
三位一體的天主,并承認耶穌為主和救世者。他們不僅是以個人的名義,而是以團體
的名義參加合一運動,他們是在這些團體中接受了福音,他們每人都稱這些團體就是
自己的教會,亦即天主的教會。幾乎所有的這些人,雖然方式容有不同,都期望一個
統一而有形的天主的教會、真正的至公教會、為全世界所遣發的教會,如此好能使世
界皈依福音,并為天主的光榮而得救。
為此,本屆神圣會議對這一切欣然予以注意,在宣布論教會的道理之後,在重
建所有基督徒合一的希望激動之下,愿意向全體公教徒提供幫助、途徑與方法,使能
答覆天主這項召叫與恩寵。
2 天主的愛顯示於我們中間,即在於他把自己的獨子遣發到世界上而成為人,
以救贖整個人類,使之重生,并集合在一起 (二) ?;桨炎约寒斪鳠o玷祭品獻於十子
架上以前,曾為信徒們向天父祈求說:「父啊,為使他們合而為一,就如同你我我
內,我在你內,使他們在我們內合而為一,為叫世人信我是你派遣來的」(若:十七,
21);衪在自己教會內建立了奇妙的圣體圣事,以表示并實現教會的合一。祂授予自己
的門徒彼此相愛的新誡命 (三),預許了護衛者圣神 (四),祂是主及賦予生命者,與他們
同在,直至永遠。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受了顯揚,得了榮耀之後,就遣發所許之神,藉以將新約的
子民,就是教會,召喚聚集於信、望、愛的合一,如圣保祿所教訓的:「只有一個身
體和一個圣神,正如你們蒙召,同有一個希望一樣。只有一個主,一個信德,一個洗
禮」(弗:四,4-5) 。因為「你們凡是領了洗歸於基督的,就是穿上了基督……因為你
們眾人在基督耶穌內已成了一個」(迦:三,27-28) 。圣神寓居於信徒內。并充滿和管
理整個教會,造成信者奇妙的共融,使一切人如此密切與基督契合,成為教會合一的
原因。圣神執行不同的恩賜和不同的職分 (五),以各種神恩裝飾基督耶穌的教會,
「為成全圣徒,使之各盡其職,為建樹基督的身體」(弗:四,12) 。
基督為使自己這神圣教會建立於世界各地,直到世界末日,遂將訓導,管理、
圣化的職權,交付予十二宗徒的團體 (六) ;在他們中選擇了伯多祿,在他宣示信仰之
後,決定將自己的教會建立於他身上;又把天國的鑰匙預許給他 (七),在他宣示愛情
以後,委托他在信德上堅強整個羊群 (八),并在完整的統一中,牧養他們 (九),而基督
自己則永遠是最大的角石 (十),及我們靈魂的牧人 (十一) 。
基督耶穌要宗徒們及繼任的主教們,連合伯多祿的繼承人為元首,忠實地宣講
福音、施行圣事,并以仁愛的治理,藉圣神的工化,增多自己的子民,并在合一內實
行共融:承認一個信仰、共行天主的敬禮,以及天主大家庭內兄弟般的和諧。
這樣,教會乃天主的惟一羊群,猶如樹立在萬民之間的旗幟 (十二),給全人類提
供和平的福音 (十三),在期望中向著天鄉的目標前進 (十四) 。
這便是在基督內并藉著基督,賴圣神各種神恩的功能,教會合一的神圣奧蹟。
此一奧蹟的最高模范與根源,就是父、子在圣神內,一個天主在三位內的合一。
3 在這個天主的惟一教會中,於其開端時已有分裂的現象 (十五),圣保祿宗徒對
這些分黨分派曾予以嚴厲的申斥 (十六);嗣後的幾世紀中發生了更多的紛爭,有規模不
小的團體與公教會失去了完整的共融,對於此事,有時雙方都不能辭其咎。但現在出
生於這些團體并接受其教育而信仰基督的人,不得責以分離之罪,公教會仍以兄弟般
的敬愛看待他們。他們既信仰基督并合法領受了洗禮與公教會仍保持著某種不完整的
共融。的確,為了他們與公教會之間存在的各種分歧,有的關於教義或教律,有的關
於教會的機構,制造不少有損教會圓滿共融的阻礙,這些阻礙有時較為嚴重,大公運動正在努力加以克服。不過,在圣洗內因信仰而成義的人,即與基督結成一體 (十七),
因而應當享有基督徒的名義,理應被公教徒看作主內的弟兄 (十八) 。
此外,教會賴以建立、生存的要素,存在於天主教有形墻垣之外的,可能有許
多,而且優越;例如:書寫成文的天主圣言,圣寵的生命,信、望、愛三德,連同圣
神內在的恩惠與有形可見的要素:這一切,來自基督,引人歸向基督,理應都屬於基
督的惟一教會。
又有不少基督教會的神圣行動,在與我們分離的弟兄那里舉行著,這些依照每
個教會或團體的不同情形,以各種方式行使的行動,確實能夠無誤地產生圣寵的生
命,并應認為可以導向參與得救的途徑。
因此,這些分離的教會 (十九) 和團體,雖然我們認為它們確有某些缺點,但在
得救奧蹟中,并非毫無意義及價值?;街癫⒉痪芙^使用分裂的教會作為得救的方
法,而這些方法的能力,是由付托予公教會的圓滿恩寵與真理而來的。
然而,與我們分離的弟兄,無論個人,無論他們的教會或團體,不具備基督愿
賜與眾人的至一性:祂使眾人重生共存於新生命的體內,這是圣經與教會的圣傳所公
認的。因為基督的公教會是救恩的總匯,惟有藉此教會能獲得一切充沛的救恩方法。
我們相信伯多祿為首的惟一宗徒團體,由主接受了新盟約之所有恩惠的付托,以建立
基督的一個身體於此世;凡以某種方式屬於天主子民的一切人,都應完整的加入這個
奧體。天主的子民在其旅居於世時,雖然其成員可能有罪,仍在基督內生長,并由天
主依照其深奧計劃妥被引導,直至在天上的耶路撒冷獲得圓滿的永遠的光榮。
4 在今天全球的許多地區,因圣神恩寵的推動,許多人用祈禱、言語、行為,
努力奮勉,以達成基督所愿的圓滿的合一,因此,本屆神圣大公會議勸告一切公教信
徒,認識時代的特徵,殷勤的參加大公工作。
「大公運動」是指適應教會各種需要與時代的要求,為推動基督徒的合一,而
發起和組織的各種活動與措施。例如:首先應依照公平與真理,努力消除那些不符合
分離弟兄情況的言語、判斷與行為,致使與他們的相互關系更形困難;然後,由各教
會或團體中有適當訓練的專家,彼此在基督徒的集會中以宗教精神進行交談,在此種
交談中,各人更深刻的陳述自己教會的道理,并明白指出其特徵。通過此種交談,雙方對各教會的道理與宗教生活,都獲得更真確的認識和更公平的評價。此外,按照所
有基督徒的良心的要求,彼此更廣泛地合作以謀求公共的利益,在可能中,又可舉行
共同的祈禱。最後,雙方都檢討自己,如何忠於基督對教會的意愿,并努力進行應有
的更新與改革。
公教的信徒在牧人的監督下,明智而耐心地進行上述的工作時,即有助於公
平、真理、和諧、合作、兄弟友愛與合一的進展;循此方向,逐漸克服那妨害教會完
美共融的阻礙之後,所有基督徒終能共同舉行圣體,共同集合於至一而惟一的合一教
會內;此合一乃基督在最初賜給教會的,我們深信在公教會內永存不失,并希望不斷
地增長,直至世界末日。
但是,凡希望公教完整共融的個人所作的準備和修好工作,按性質而論,顯然
與大公活動有別,然此二者并無沖突,因為都出於天主的奇妙措施。
至於公教徒在其大公的活動上,無疑的應關懷分離的弟兄,為他們祈禱,以教會之事
與他們交換意見,并發動初步的接觸。但最主要的,該對在公教本身內部興革之事真
心誠意的予以重視,使其生活能更忠實而更明顯的證明其道理與制度,乃由基督經宗
徒傳授而來。
的確,公教會雖擁有天主啟示的一切真理和圣寵的一切方法,但仍有成員不按
照應有的熱忱度生活,致使教會的面目在分離的弟兄和普世面前減少光彩,而天主之
國的發展亦因此延緩。為此,一切公教徒應專心於基督化的成全(二十),并依照各人自
己的情況,努力使教會在自身帶著耶穌的謙遜和苦痛 (廿一) ,能日漸純潔而更新,直
至基督把它揭示為一個光耀而無瑕疵、無皺紋的 (廿二) 。
關於必要之事,保持著一致,對神修生活及紀律的各種方式,對不同的禮儀,
甚至對啟示真理的神學發揮,各人得依照自己在教會內的職能,享有自由,但在一切
事上要尊重愛德。倘人人能如此做,那末他們必能把教會的真正「至公」與 「從宗徒
傳下來」的特性,逐漸更充實地顯示出來。
另一方面,公教徒必須欣然承認并珍視在分離弟兄中發現的,從公共遺產中所
流露的那些真正的基督資產。在為基督作證而有時竟至舍生者的生活中,承認基督的
財富與德能,這是公平而有益的,因為天主在自己工程中常是可奇而當驚異的。不應忘記,凡在分離弟兄中藉圣神恩寵而成就的事,也可以幫助我們上進。任
何真正屬於基督的事物,不特不違反真正的信仰,而且常能使人更完善地接近基督和
教會的奧蹟。
不過,基督徒的分裂,阻止教會與已領洗而不與教會完整共融的分離子女,達
到其固有而完全的至公性。甚至教會本身在其實際生活上,也難以從各方面表現完整
的大公性。
本屆神圣大公會議對於公教徒參加大公活動者日漸增多,非常欣慰的予以注
意,并將此行動向全球各地主教們推薦,希望他們靈活地推動,明智地指導這些工
作。
5 促使教會合一,是整個教會的牧人和信友一致關懷的,每人皆盡力在其日常
基督化生活上,或從神學及歷史的探討表達出來。這種努力促使全體基督徒之間的兄
弟般情誼,流露出來,引導教會按照天主仁慈的旨意趨於完整合一。
6 教會的每次更新 (二三),主要在於加強對其使命的忠誠。無疑地,這也是合一
運動的基礎?;教栒俾猛局械慕虝^續不斷的革新,教會以人世間的組織來看,的
確也需要 隨時革新。因此,依照事體及時代的情況,如果在道德問題上,或在教會紀
律上,甚至在教義宣講的方式上—但此宣講方式與信德的保庫本身,須慎重地區別—
發現欠缺時,就該在適當的時機加以正直和應有的重整。
因此,教會的革新,對大公主義有顯著的重要性。在教會生活的若干領域內,
此種革新已正在進行,例如:圣經與禮儀運動、天主圣言和教理問答的講授、教友的
傳教、修會生活的新方式、婚姻的靈修、教會對於社會事業的理論和行動,都可視為
大公主義未來進展的保證和標幟。
7 如果缺少內在的歸依,真正的大公主義就徒有其名,而不會成為事實。因為
合一的愿望,是從心思的更新 (二四) 、自我的犧牲和愛德的自然流露所滋生而成熟的。因此,我們應該懇求圣神恩賜我們,能真誠的自我犧牲,能謙虛和良善的為人服
務,并能以慷慨的友愛對待他人。圣保祿宗徒說:「我這在主內為囚犯的懇求你們,
行動務要與你們所受的寵召相稱,要以各種謙遜、溫和、忍耐、在愛德中彼此擔待,
盡力以和平的聯系,保持心神的合一」(弗:四,1-3) 。此段勸語特別是給那晉圣秩,
繼續基督使命的人而發,基督來到人間「不是來受服事,而是服事人」(瑪:廿,
28) 。
圣若望對破壞合一之罪所做的見證,我們也同樣有效的引用,他說:『如果我
們說,我們沒有犯過罪,我們就是以天主為說謊者,祂的話就不在我們內』(一若:
一,10) 。為此,我們該以謙虛的祈求,向天主并向分離的弟兄們求寬恕,正如我們
亦寬恕得罪我們的人一般。
全體信友該記住,誰愈盡力遵照福音度更純潔的生活,誰就愈能促進并實行基
督徒的合一。因為凡與天父、圣言及圣神結合的愈密切,就愈能更深切和更容易的增
長相互間的兄弟友愛。
8 此種內心的歸依,生活的圣善,再配合上為基督徒合一的公私祈禱,應該視
為整個大公主義的靈魂,也可稱為『精神的大公主義』。
公教信友們慣用救主在受難前夕向圣父所作的熱切懇求,為教會合一而多次集
會祈禱,祂會說:「使他們合而為一」(若:十七,21) 。
在某些特殊情況下,比如:「為合一」而召集的祈禱會,以及大公的集會上,
不單許可公教信友,而且該鼓勵他們跟分離的弟兄聯合祈禱。這樣的聯合祈禱,無疑
地為獲得合一的圣寵是最有效的方法,而且也是公教信友與分離的弟兄仍然聯合一起
的真誠表現?!敢驗槟抢镉袃蓚€或三個人,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,在那里我就在他們
中間」(瑪:十八,20)。
神圣事物的共享,不能作為恢復基督徒合一的方法而濫用。這種共享特系於兩
條原則:第一是為教會合一作證;第二是分享圣寵的方法。為教會合一作證,通常禁
止共享,但為獲得圣寵,則有時推薦此舉。具體的作法,除非主教團按其章程或圣座
另有規定,應由當地主教將時間、地點、參加份子等各環境考慮後而決定。
9 我們應該了解分離的弟兄們之心理。為此,我們必須依照真理,并以善意進
行研究。有適當準備的公教信友,應將分離的弟兄們的道理、歷史、神修生活、禮儀
生活、宗教心理和文化等,獲得充份的了解。為達成此一目的,雙方面的集會,尤其
為討論神學問題的集會最有幫助。在交談中彼此以同等地位相處,但參加者必須是力
能勝任的專門人才,并且在主教的監督下。從這樣的交談中,公教會的真實情況將更
清楚的顯示出來。同時,分離弟兄們的心意情況也愈能了解,并能將我們的信仰更適
當的給他們說明。
10 在教授神學及其他尤其涉及歷史學科時,應該顧及大公主義的觀點,使能與
事實正確地相符合。
最重要的,是未來的牧人和司鐸們應該精通依照上述原則所編著之神學,而不
是分離的弟兄們與公教關系引起爭論的神學。
為了培植并訓練信友和修會人士,司鐸們所接受的教育有極大的重要性。
此外,尤其在目前致力於傳教工作的公教信友們,也和當地其他基督徒一般,
應該了解在傳教事業上因大公主義而產生的問題與其後果。
11 公教信德的表達方式,絕對不應成為與弟兄們交談的阻礙。完整的教義必須
明白說出。最不容於大公主義精神的,莫過於偽裝的妥協主義,那將使純正的公教道
理受損,使其真正而確切的意思晦暗。
同時,公教的信仰必須更深刻更正確地解釋,其方式與措詞必須使對方完全確
實了解。
此外,在大公的交談中,公教的神學家遵循教會的訓示,與分離的弟兄們探討
天主奧義時,應該本著愛好真理及愛德與謙遜的精神進行。在比較教義時,應該記住
公教教義內存有一個真理的層次,即所謂等級,因為這些真理與基督信仰的基礎有其
不同的關連。這樣藉著弟兄般的競爭鋪出一條大路,以激勵大家對於基督不可測度的
富源,能有更深切的了解和更清晰的表達 (二五) 。
12 全體基督徒應面對普世萬民,公認信仰三位一體的天主,以及降生成人的天
主子乃我們的主救世者;彼此共同努力,在互相尊敬之下,對我們決不會落空的希望
作證。鑒于現代社會事業上之合作如此廣泛,眾人都被號召從事集體工作,那麼相信
天主的人,尤其享有基督名號的所有基督徒,更應認為理所當然。全體基督徒之間的
合作,生動地顯示出他們已有的聯系,也更明顯地揭露出基督為仆人的面目。如此的
合作,既然不少的國家業已開始,應該加強和發揚光大,尤其在社會和技術正在開發
中的地區,諸如正視人格尊嚴、推動和平建立、福音原則應用於社會生活、以基督精
神發展藝術與科學,或利用種種方法減輕現時代之各種痛苦,例如:饑荒、天災、文
盲、貧困、房荒及財富分配不均等。藉著這樣的合作,全體信仰基督的人,能彼此更
深切的互相了解與互相尊重,并為基督徒的合一鋪路。
13 我們如今轉眼察看兩種主要的分裂情形,因其影響基督那天衣無縫的圣袍。
第一種分裂發生在東方,先是由於對厄弗所及加彩東大公會議所公布的教義條
文的反抗,隨後又由於東方宗主教區與羅馬宗座間教會共融的決裂。
第二種分裂是又過了四個多世紀以後,在西方,由於通常稱之為「宗教改革」
的事件而發生。結果,許多國家教會或宗教團體與羅馬宗座分離。
在這些教會團體中,仍保持著部份之公教傳統及制度的,英國教會占有一個特
殊地位。這些不同的分離教派彼此間差異甚多,不但是因其起源、地點與時間不同,
尤其是因為有關信仰及教會組織的性質與重大的問題上,亦有差異。
因此,本屆大公會議一方面不輕忽各基督徒的團體間之差異,另一方面亦不忽
視雖然分離而仍存有之聯系,決定建議下述各項思考,作為明智的大公行動。
、對東方教會的特別考慮
14 曾經有不少世紀,東方教會和西方教會固然遵循著各自的途徑,但卻有信仰
和圣事生活的弟兄共融作聯系,在信德或紀律上發生歧見時,雙方一致同意由羅馬宗
座仲裁。在許多重要事件中,本大公會議樂於向大家提示,在東方有許多個別的或地區性的教會存在著,其中首推宗主教教會,其中有不少教會,以其由宗徒們親手開創
而自豪。因此,在東方教會中曾經等別關懷,現在仍舊所關懷的事,就是在地區性教
會間保持信仰和友愛的共融聯系,一如姊妹教會間應該存在的。
同樣不可忽視,東方教會從開始就有豐富的寶藏,西方教會曾經取用不少有關
禮儀、靈修傳統及法律的事。也不應忘記,公教信仰對三位一體、天主圣子由童貞瑪
利亞降生的基本教義,是在東方所召開的大公會議所制定的。為了保持此信仰,那些
教會曾經遭受了,而且仍在遭受重大折磨。
但是,對於宗徒們傳下來的遺產,他們卻以不同的形式和方式接受了,以至從
教會初期,各地就依照天賦與生活條件之不同,而有不同之解釋。除了外在的原因
外,上述種種,再加上缺乏友愛和彼此諒解,而造成了分裂的機會。
為此,本屆神圣會議勸勉眾人,尤其是愿致力於恢復東方教會和公教間所期望
的完整共融的人們,應對東方教會起源及成長的特徵,加以適當的思考,并對他們與
羅馬宗座間的關系在分離前的性質,予以正確的估價。做到了這些,對於所計劃的交
談將大有助益。
15 眾所周知,東方教會信友如何熱忱地舉行神圣禮儀,尤其是圣體禮儀,因為
它是教會生命的泉源,將來光榮的保證。在圣體禮議中,信友們與主教聯合,藉著降
生為人和受苦受難又受光榮的天主圣子,并因天主圣神的恩寵,接近天主圣父,與至
圣圣三結合,而『成為有分於天主性體的人』(伯後:一,4) 。如此,在這些教會中因
著圣體禮儀,天主的教會得以建立成長 (二六),并藉著共同行祭,它們彼此間的共融也
愈益顯著。
在此禮儀的敬禮中,東方教會以美妙的贊詞,向卒世童貞瑪利亞歌頌,因祂乃
厄弗所大公會議所隆重宣稱為天主的至圣母親,因此其督正如圣經所述,確為天主子
亦是人子。他們也敬禮很多圣人,包括普世教會初期的教父在內。
這些教會雖與我們分離,卻仍保有真正的圣事,尤其是因為繼承宗徒,而保有
圣秩與圣體圣事,因此他們和我們仍舊密切聯系。於是,有些圣事上的相通,在適當
情形下,并經教會當局核準,不但可行,且應加以鼓勵。此外,在東方教會中更有靈修生活的傳統財富,這特別由隱修生活表達出來。
自從教父們的光榮時代,隱修精神即己興盛,并從此傳至西方,拉丁教會的修會制度
即由此發源,此後還不斷從此吸收新的活力。因此我們懇切向公教信友建議,勤用東
方教父的靈修寶藏,以提拔人去默觀天主的事理。
大家應明白,為了忠實地保存基督傳統的完整及促成東西方教會的和好,對於
東方教會極豐富的禮儀和靈修祖傳,予以了解、敬重、保存和發揮,將具有極端的重
要性。
16 東方教會自最初就已經實行他們自己的規律,那此規律都是經教父們、地區
會議與大公會議所制訂的。若干習俗與禮儀的不同,不但不阻礙教會的至一性,而且
更增加教會的光輝;對於實行教會的使命,亦大有裨益。正如以上所述,為了除去所
有疑慮,此次神圣會儀隆重聲明東方教會固應懷念著普世教會必要的至一性,但亦有
權按照他們自己的紀律,治理教會。因為那些紀律,對他們信友的天性更為相宜,而
且對他們的靈魂更有益處。嚴格遵守這個傳統原則,即便過去未曾遵守,確是恢復教
會合一的先決條件。
17 以上所述有關教會所容許的合法差異,亦應適用於教義神學不同的解釋。原
來東西方教會為探討啟示的真理,會使用了不同方式參悟與承認天主的事理。因此,
有時一方較另一方更為領會啟示奧蹟的某些觀點,或解釋得更為妥切,并不足以為
奇。在這種情形下,這些不同的神學解釋與其視為沖突,不如視為相輔相成。關於東
方教會正宗的神學傳統,必須承認這些傳統優越地根源於圣經,受到禮儀生活的培養
而表達出來。它們也從宗徒們活的傳統,從東方教會教父和靈修作家們的作品中汲取
了滋養。如此,它們導向正確的生活教訓,甚至默觀基督的真理。
感謝天主,因為不少東方教會的公教徒,保存著這個遺產,并切愿純正而完備
地生活在其中,已經和保存西方傳統的弟兄們,生活在完整的共融中。本屆神圣會議
聲明:在不同的傳統中,全部的靈修、禮儀、紀律及神學遺產,都是屬於至公,由宗
徒傳下來的教會的。
18 考慮了所有這些因素,此次神圣會議重新聲明以往的大公會議和以前教宗們
所宣布的,為了恢復或保持教會的共融和統一,必須『不再加給非必要的重擔』(宗:
十五,28) 。大公會議熱誠地愿望,在教會生活的各機構和各種活動中,必須盡力促
成逐漸合一,尤其是用祈禱和兄弟般的交談,討論教義和現時代更迫切的牧靈問題。
同樣地,本大公會議敦勸公教會的牧人和信友們,應與遠離家鄉不再在東方生活的弟
兄們建立關系,使能在愛德精神中,摒除一切競爭敵對的觀念,和他們增進友善的合
作。如果這項工作全心全力推行,本大公會議希望隔離東西方教會的墻壁得以拆除,
終將惟一的住所堅固地建筑於耶穌基督角石上,祂將使二者合而為一 (二七) 。
、西方的分離教會及教會團體
19 若干教會和教會團體在中世紀的末葉,於西方發生大動亂時,或在較晚時
期,與羅馬宗座分離。但因己往許多世紀以來,基督徒在教會共融中度過了長久的生
活,結果使那些教會和公教會仍保持特別的近似性與關系。
可是這些教會和教會團體由於起源、教理及靈修生活的不同,不但和我們有差
異,而且他們彼此間亦大相懸殊,很難將他們一一詳細述說,而且我們也無意在此作
此嘗試。
雖然大公活動及與公教和平相處的愿望尚未普遍建立,但吾人希望大公主義的
意識及相互間的尊重逐漸在人間增長。
但吾人必須承認,在這些教會和教會團體與公教會之間,存有若干重要的差
異。這些差異點的性質不僅是歷史的、社會的、心理的、文化的,而且特別是在啟示
真理的詮解方面的。盡管有這些歧異點存在,但為了容易建立大公的交談,吾人愿提
出下列各點,使之可以而且應該作為大公交談的基礎和鼓勵。
20 我們心目中首先所顧及的,是那些基督徒:他們為光榮父、子、圣神惟一的
天主,公開承認耶穌基督是天主、是主、是天主與人間惟一的中保。的確,關於天主
圣子降生為人的基督、關於祂的救世大業、關於教會的奧蹟和職務,以及關於瑪利亞在救世計劃中的任務等,我們確知他們與公教教義存有相當的差異。然而,我們所極
樂意看到的,乃是這些分離的弟兄能將基督視為教會共融的根源和中心。與基督合一
的渴望,激發催迫他們更加尋求合一,并在萬民之前處處為自己的信仰作證。
21 愛護圣經,尊崇圣經,以及近於虔敬圣經,引導我們的分離弟兄對圣經恒心
而殷勤的研究。因為福音正是「天主的德能,為使一切信仰的人獲得救恩,先使猶太
人,後使希臘人」(羅:一,16) 。
一方面他們向圣神呼求,在圣經內尋求藉基督向自己說話的天主,此位基督乃
先知所預言,為我們降生成人的天主圣言。他們藉著圣經,默想基督的一生,并默想
具有天主性的導師為了我們的得救所教所為的一切,尤其是祂的受難和復活的奧蹟。
與我們分離了的弟兄固然主張圣經的神性權威,可是關於圣經與教會之間的關
系,他們的看法卻和我們不同,而且他們彼此也不相同。因為依照公教的信仰,在詮
解和宣講書之於冊的天主圣言上,教會真確的訓導權占有特殊的地位。
雖說如此,為獲得救主向眾人所提出的合一,在天主全能手中,圣經對於交談
乃最卓越的工具。
22 祗要依照主的規定施行,并抱著應有的心境領受,圣洗圣事使人真的與釘在
十字架上及受光榮的基督合為一體,并獲得重生而分享天主的生命,正如大宗徒所
說:「你們既因圣洗與基督一同埋葬了,也就因圣洗,藉著信德,即信使祂由死者中
復活的天主的權力,與祂一同復活了」(哥:二,12) (二八) 。
因此,對於那些藉圣洗圣事而得重生的人,即因此在他們中間形成圣事性的合
一的聯系。但圣洗圣事本身只是一個開始和發端,它促使人去爭取圓滿的基督生活。
所以圣洗引導人去表白完整的信仰去加入完整的得救機構,一如基督所愿望的,終能
完整地投入圣體的共融中。
與我們分離的教會團體,雖然從圣洗圣事而來的合一在他們與我們之間尚不完
整,我們也相信他們因為沒有圣秩圣事,因而沒有完整地保存圣體奧蹟的本質,但他
們在圣餐中紀念主的死亡和復活時,他們承認共融於基督的生命,并期待基督的光榮來臨。因此,凡關於主的晚餐,以及其他圣事、敬禮、與教會的職務等教理,都應是
交談的主題。
23 這些弟兄日常的基督化生活,受他們對基督的信仰所滋潤,并為圣洗的圣寵
及聆聽天主圣言所維護。這可從他們的個人祈禱,默想圣經,基督化的家庭生活,和
聚會贊美天主的崇拜儀式中顯示出來。此外,他們的禮拜,有時帶有和我們共有的古
代禮儀之顯著要素。
他們對基督的信仰,在贊美和感謝受自天主的恩惠之中產生果實。他們也有強
烈的正義感,和對人的真誠愛德。因著這配合行動的信德,使他們為解救精神的和物
質的窮困,為推進青年的教育,為改進生活的社會環境,以及在全球推行和平而設有
許多機構。
固然在這些基督徒當中,有不少人對福音上的倫理教訓,確與公教徒有不同的
解釋,對現時代社會較難問題的解決也有不同觀點,但他們仍與我們同樣遵奉基督的
圣言,視作基督徒德性的泉源,并聽從圣保祿宗徒的教訓:「你們無論作什麼,或在
言語上,或在行為上,一切都該因主耶穌的名而做,藉著祂感謝天主父」(哥:三,
17) 。因此,大公交談,可從討論福音在倫理行為上的應用開始。
24 我們既已簡要的敘述了大公運動的施行條件和節制此一運動的原則,現在抱
著信心瞻望將來。本屆神圣會議敦勸信友們務要避免輕率妄動及不智的熱中,以免妨
礙合一的真正進展。信友們的大公行動必須是完全、真誠公教化的,就是說,忠於我
們自宗徒及教父們所接受的真理,與公教一向所宣稱的信德相符合,同時趨向於那種
圓滿,就是依照吾主愿望,使祂的身體在時代中得以增長。
本屆神圣大公會議懇切的希望,公教會的子女們的措施與分離的弟兄們的措施
聯合并進,不要阻礙天主上智的途徑,亦不要有妨害圣神的未來推動。本屆神圣會議
更聲明,自知此一計劃,要使所有基督徒融合於基督的統一、惟一的教會內,超越人
的能力。因此,將其全部希望寄托於基督為教會的祈禱、圣父對我們的慈愛,以及圣
神的德能?!竿虏唤腥嗣尚?,因為天主的愛,藉著所賜與我們的圣神,已傾注在我
們心中了」(羅:五,5) 。 ?附注
(一)參閱格前:一,13。
(二)參閱若一:四,9;哥:一,18--20;若:十一,52。
(三)參閱若:十三,34。
(四)參閱若:十六,7。
(五)參閱格前:十二,4-11。
(六)參閱瑪:廿八,18-20;對照若:廿,21-23。
(七)參閱瑪:十六,19;對照瑪:十八,18。
(八)參閱路:廿二,32。
(九)參閱若:廿一,15-17 。
(十)參閱弗:二,20。
(十一) 參閱伯前:二,25;梵蒂岡第一屆大公會議,第四期會議 (1870),Constitutio Pastor
Aeternus: Coll. Lac. 7, 482 a.
(十二) 參閱依:十一,10-12 。
(十三) 參閱弗:二,17--18;對照谷:十六,15。
(十四) 參閱伯前:一,3-9 。
(十五) 參閱格前:十一,18-19;迦:一,6-9 ;若一:二,18-19 。
(十六) 參閱格前:一,11;十一,22。
(十七) 參閱佛羅棱斯大公會議,第八期會議 (1439), Decretum Exultate Deo: Mansi 31, 1055A.
(十八) 參閱圣奧斯定,In Ps. 32, Enarr. II, 29:《拉丁教父集》(PL) ,第 36 冊 299 欄。
(十九) 參閱拉特郎第四屆大公會議 (1215) ,Constitutio IV: Mansi 22, 990;里昂第二屆大公會
議 (1274),Professio fidei Michaelis Palaeologi: Mansi 24, 71E;佛羅棱斯大公會議第六期會議 (1439) ,
Definitio Laetentur caeli: Mansi 31, 1026 E.
(二十) 參閱雅:一,4;羅:十二,1-2。
(二一) 參閱格後:四,10;斐:二,5-8 。
(二二) 參閱弗:五,27。
(二三) 參閱拉特郎第五屆大公會議第十二期會議 (1517),Constitutio Constituti: Mansi 32, 988B-C.
(二四) 參閱弗:四,23。
(二五) 參閱弗:三,8。
(二六) 參閱金口圣若望,《若望福音講道集 In Ioannem Homelia》XLVI:《希臘教父集》
(PG) ,第 59 冊 260-262 欄。
(二七) 參閱佛羅棱斯大公會議第六期會議 (1439) ,Definitio Laetentur caeli: Mansi 31, 1026E。
(二八) 參閱羅:六,4。
本法令內所載全部與各節,均為神圣大公會議教長們所贊同。我們以基督所賦
予的宗座權力,偕同可敬的教長們,在圣神內,予以批淮、審訂、制定,并為天天主
的光榮,特將會議所規定者,明令公布。
保祿
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廿一日於羅馬圣伯多祿大殿
(以下為教長們的簽署)
[以上文件由臺灣主教團秘書處翻譯]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