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頁 >> 宗座之聲 >> 教宗方濟各 第 31 屆世界病患日文告
 宗座之聲
教宗方濟各 第 31 屆世界病患日文告
時間:2023-02-20 13:27:27  作者:教宗方濟各  點擊:3931370次  來源:網絡轉載    

      

 

 

       慈悲為懷是同道偕行的療方 

親愛的弟兄姊妹們: 

人生必然會經歷疾病,但病患若遭人遺棄,不被人關愛和無人憐憫,獨自躺臥病榻,身心的痛苦必定會難以忍受。我們與人同行時,有人因不適、勞累,或遭遇不幸被迫停滯不前,也非意外之事。正是在這時候,我們需要止步來反思我們要如何并肩同行:我們究竟是否真正地同道偕行,或僅是與他人萍水相逢,各不相謀,也素不相識。因此,在第 31 屆世界病患日,我邀請大家一起反?。何覀內绾我蕴熘鞯娘L格──親近、憐憫和溫柔──正是要借著病弱的經驗,在同道偕行的歷程上一起同行。 

上主在厄則克耳先知書中所說的一番話,構成天主啟示的高峰:「我要親自牧放我的羊,親自使他們臥下——吾主上主的斷語——失落的,我要尋找; 迷路的,我要領回;受傷的,我要包扎;病弱的,我要療養(……);我要按正義牧放他們」(則三十四 15~16)。困惑、患病、軟弱,都是人生必經之路,我們作為天主子民的,非但沒有因為這些經歷被天主摒棄在外,反而 因此成了祂關注的焦點,因為祂是我們的父親,祂要自己孩子在路途上,一個也不失散。讓我們向祂學習,現在就成為一個能抵制丟棄文化、真正并肩 同行的團體。 

《眾位弟兄》通諭鼓勵我們,重溫福音里「慈善的撒瑪黎雅人」的比喻。我引用這個比喻,在此說明我們能夠如何走出使世界封閉的「陰霾」,為能 「設想和經營一個開放的世界」(參閱:《眾位弟兄》,56)。耶穌所說的比喻,與現今兄弟情誼被世人以不同的方式否定這種狀況,有著深遠的關連。故事中,那遭受毆打和洗劫后,被遺棄在路旁的人,代表了許多弟兄姊妹們正是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,同樣遭到冷眼旁觀的這種現實情況。如今,我們已很難區分對生命和人性尊嚴的侵犯,哪些是由自然因素、是因不公義和暴力的攻擊所導致,以致難以認定那種經驗僅有「自然」的原因。所有的痛苦都是在 「文化」及其各種矛盾的背景下所下產生的。 

然而,辨認出孤獨和被遺棄的狀況,尤為重要??朔@種殘忍的現實比克服 其它不義行為,較為容易,因為──正如比喻指出──只要一刻的關注、內 在的憐憫之情,便可以消除這種行為??墒?,那兩名被視為虔誠的司祭和肋未人,僅看了看傷者,便選擇了從旁邊走過,沒有停步關懷,然而,第三名路人──那名被社會藐視的外邦人、撒瑪黎雅人──卻動了憐憫之心,把在路上遇到的這名陌生人,當作自己的兄弟來照顧。他也許沒想過自己的這個行為改變了世界,使世界變得更加有愛。 

弟兄姊妹們,我們總不會準備好自己去面對疾病,很多時候,甚至也不會承認自己正在衰老。生命的脆弱,使我們感覺到害怕,而社會要求我們有效率的文化,迫使我不敢面對自己的脆弱,以致社會不再給予脆弱的空間,而在這時候,其它人也可能拋棄我們;在我們軟弱時,我們或許會避免成為別人的負擔,甚至離他們而去。孤獨的感覺就是這樣產生,荼毒我們的心靈,使我們心中有一種不公平的感覺,好像天主也離棄了我們。的確如此,當我們與他人和自己的關系受到損害時,我們也難以感受到主臨 在時的平安。因此,尤其重要的是,整個教會在面對病患時,都必須參照福音中「慈善的撒瑪黎雅人」的榜樣,好能成為真正的「戰地醫院」,因 為教會的使命就是隨時隨處展現天主的愛與關懷,特別在我們這個時代里、一個歷史性的環境下。我們都是軟弱和易受傷害的人,都需要那份憐 憫之情幫助我們學會暫緩腳步、主動關心、治療照顧和重新振作。因此, 「病患」這困境是一個呼喚──它能破除冷漠,使那些獨來獨往者,因像似有弟兄姊妹的人,減緩步伐。  

世界病患日,不僅呼吁我們要親近受苦的人,為他們祈禱,而且也是要喚醒天主子民、醫療機構和民間團體,以一個嶄新的方式與人同行。以上所述的厄則克耳先知書章節,強烈譴責那些掌控政治、經濟和文化權力人士的企 圖:「你們吃羊奶,穿羊毛衣,宰肥羊,卻不牧養羊群:瘦弱的,你們不扶 養;患病的,你們不醫治;受傷的,你們不包扎;迷路的,你們不領回;遺失的,你們不尋找,反而用強力和殘暴去管治他們」(則三十四 3~4)。天 主的話,不管是譴責或是建議,總具有其啟發性及適時性。的確,那「慈善的撒瑪黎雅人」比喻的教訓,給了我們一個兄弟情誼的模范,如何從以身作 則,透過人與人的接觸開始做起,實踐博愛,擴展到無微不至的照顧。如同故事中的撒瑪黎雅人,先為傷者包扎,再把他帶到旅館,還留下銀錢,請店 主用心看護傷者,更承諾會了解傷者的情況,并在回程時補還尚有的額外花費(參閱:路十 34~35),這一切都與現今的圣職人員、健康照護及社會工作人員、家人與志工等人士的事工相關,借著他們,美善能每天佇立在世界的每個角落,以對抗邪惡。 

這些年來,新冠疫情令我們對每天在健康照護這領域服務及研究的人更為感激。然而,面對這個巨大的集體悲痛事件,僅是褒揚醫護英雄,是不足夠的。新冠疫情還導致了龐大的專業知識和網絡系統承受壓力,并顯示了當前社會福利體系的結構性局限。因此,除了感激,我們還必須在每個國家積極尋求有效的策略和資源,以保障每個人能得到其基本的醫療權益和有尊嚴的 看護。 

撒瑪黎雅人請旅館的店主,說:「請你小心看護他」(路十 35)。向我們每 一個人重復這句話,最后呼吁我們:「這個比喻是一個光照我們的圖像,強調我們為重建這個痛苦的世界,應作出的基本抉擇。面對眾多的痛苦、眾多的創傷,唯一的出路就是效法慈善的撒瑪黎雅人。其它所有抉擇要不是使我們成為強盜,就是成為從旁邊走過、對路旁這個受苦的傷者沒有絲毫憐憫的人。這個比喻向我們展示,我們應怎樣重建一個團體:對別人的脆弱感同身受,拒絕建立一個排斥他人的社會,讓自己成為近人,扶持和看顧倒在路旁的人,為共同福祉作出貢獻。同時,這個比喻告誡我們不要只顧自己,而不愿承擔人生不可逃避的責任」(《眾位弟兄》,67)。的確,「我們受造是為了獲得圓滿的生命,而這生命只能在愛中實現。我們不應對受苦者漠不關心,不能容許任何人遭受排斥?!梗ㄍ?, 68) 

在 2023 年 2 月 11 日,讓我們的心思轉向露德圣母朝圣地──一個給現代教 會的先知性訊息:重要的并非在于運作良好的事物,或具生產力的人物。天 主子民所關注的,重心是在病人,而教會時刻與他們同行前進,作為先知性的標志:在人類中,每個人都是珍貴的,沒有人應該被丟棄或被遺忘。 

我將所有病患,以及在家中負責照顧病患的人們、透過研究工作和志工服務的人們,都托付于圣母瑪利亞──病人之痊的代禱,連同那些致力使個人、 教會和人民在兄弟情誼中聯系結合起來的人。我衷心頒布給各位我的宗座遐福。 

教宗方濟各 

羅馬,拉特朗圣若望大殿
2023年 1月 10日 

 

(天主教臺灣地區主教團 恭譯) 
天主教溫州教區網版權與免責聲明
1、投稿:本網歡迎網絡和傳真等各類方式投稿,但請勿一稿多投。
2、版權:凡本網注明"來源:堂區報刊或天主教溫州教區網"的所有內容,版權均屬于天主教溫州教區網所有。歡迎轉載,但請注明出處。
3、文責:歡迎各地教區、堂區、團體或個人提供當地新聞及其他稿件,天主教溫州教區網一旦刊登,版權雖屬天主教溫州教區網,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網觀點,文責一律由投稿者(教區、堂區、團體、個人)自負。
4、轉載:凡本網注明"來源:XXX(非堂區報刊或天主教溫州教區網)"的內容,為本網網友推薦而轉載自其他媒體。轉載內容并不代表本網觀點,轉載的目的只在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。
 心情排行榜
最新資訊
宗座之聲閱讀榜
天主教溫州教區  © 2011 版權所有 浙ICP備20016394號  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:浙(2022)0000186號  后臺管理 投稿郵箱:tangqutongxunbao@163.com
色欲av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|国产一级无码av片在线观看|中文字幕无码乱伦剧|av免费播放一区二区三区